随着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对车膜的认知也在提升。从最初在4S店贴一张基础膜,到定制高隔热、防爆等功能膜,车主个性化需求与日俱增,车膜行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36氪安徽了解到,电致变色材料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智能材料之一,其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
当这一技术应用到车膜行业,车主将能够自主调节透过玻璃的光照强度,车内的光线与热量变得可控。
据36氪安徽了解,电致变色技术能够应用在建筑幕墙、汽车玻璃、天窗、AR/VR眼镜、手机背壳等百亿市场规模的领域,未来还将扩展至智能家居、AR头显、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
精一门科技董事长潘周与36氪安徽对话
受制于传统的电致变色技术发展不足,国内几十年来对应的落地场景大多局限在公共建筑和高端车型。36氪安徽最近认识的安徽精一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一门”),近年来在功能膜前端技术科研攻关和新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方面持续发力,电致变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可以预见,随着精一门产品的即将量产,车膜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变化。
第三代电致变色技术
电致变色技术已经经过三代发展。
第一代“PDLC-聚合物分散液晶”,能够调光玻璃加电透明,断电呈雾态,因雾度较大,多应用于会议室隔断,不能广泛应用在汽车玻璃上。第二代“SPD-悬浮粒子”,虽可吸收99%以上的可见光,但工作电压高达110V,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36氪安徽了解,精一门采用第三代“EC-电致变色”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可实现智能控光、智能控温,具备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满足汽车产业和绿色建筑的多元化需求,未来可实现对现有功能性薄膜的替代。
电致变色产品(从左至右分别为:一代、二代、三代)
精一门电致变色效果动态演示
“目前,膜行业主要问题是无法自主变色,光的透过率是固定的,前档无法防眩目,特别是对着太阳开车和对面车开大灯时,很难看清前面物体。这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和开车的不适。”精一门董事长潘周告诉36氪安徽,电致变色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痛点。
电致变色技术可以实现自主调节玻璃透光度,使玻璃内外的光线与热量变得可控。“精一门开发的电致变色膜可以随意调整前档和全车车窗的透光率,实现从70%-10%透光率的大动态调节范围,随着驾驶场景不同随意选择合适的透光率。”
此前,曾有手机厂商将电致变色材料应用于手机后盖,敲一敲即可实现变色。
在汽车窗膜领域,车主能够通过电致变色玻璃调节透光率,自主降低阳光投进车内的比例,从而避免室外光线强烈带来的眩晕,也能够降低车内温度、减少空调功耗。
潘周告诉36氪安徽,和行业内竞品相比,精一门电致变色技术有两点优势:“一是我们采用自主研发的专利分子,分子结构简单易于合成,可以在国内大规模生产,因此成本低,目前每平米器件成本低至300元/㎡以内。二是我们的变色材料、导电材料、离子源都在一层100-200微米的单层材料中,不但器件结构简单,而且采用的原料都是大宗工产品,原料易得,成本低,且厚度大,很难发生变色材料和导电基材ITO分离的问题,目前器件循环老化测试达到了20-50万次无衰减。”
全产业链布局
技术研发所需的高额成本,是众多科技型企业无法避开的问题,精一门却破解了这一难题。
“我们通过对汽车后市场商业模式的不断摸索与持续创新,实现了在业务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快速突破。用不到3年时间,成功布局全国1200多家服务网点,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潘周告诉36氪安徽:“有市场就会有利润,有现金流。所以,我们才有能力、有资金去布局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才有能力去建立功能膜技术研究院、投资建设我们自己的工厂。”
精一门的发展,走的是自主创新之路,是全产业链布局,是集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仓储物流、终端门店运营、连锁化服务、品牌建设为一体的系统化布局。
潘周告诉36氪安徽:“精一门与主机厂的合作,提供的是保供承销服务。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汽车功能膜的供货问题,还会提供体系化的销售服务,解决主机厂的功能膜销售问题。”
在完成对下游市场的网点布局和终端服务,精一门积极延伸上游产业链体系,目前与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两大整机厂达成战略合作,成为膜类部品零部件供应商。
据36氪安徽了解,截至2022年7月,精一门1200余家门店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与全国10000多家汽车经销商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年接待车主超200万台次,成为单一品类规模最大的连锁服务平台之一。经营指标方面,公司2020年营收4111万,2021年营收1.25亿。
精一门生产工厂-常州巨美
精一门生产工厂-巨美车间
目前,精一门工厂——常州巨美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拥有2条功能膜生产线和多条分切线,能够实现年产能1500万平方米;电致变色膜年产量200万辆车。同时,高度重视产品研发,组建了由首席研发工程师王磊和首席科学家徐宏博士领衔的研发团队,负责功能薄膜全系列产品的研发与创新。
潘周表示:“精一门有耐心、有信心,也有充足的准备,去投入研发、投入工厂建设。我们也坚信,我们能够去主导汽车窗膜未来的技术研发剧变,去引领汽车功能膜行业的变革。”
36氪安徽了解到,电致变色膜上线后,精一门将通过自有终端渠道进行全面推广,在车主用户中形成影响力,使电致变色产品成为新车车主的刚需选择。在此基础上,影响主机厂的选择,进而切入车辆前装。
潘周告诉36氪安徽,2023年,精一门将进一步稳定现有渠道,拿下更多的主机厂订单,同时聚焦工厂建设与汽车功能膜的技术研发、工业化应用,致力于薄膜技术的国产化替代,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品质。
谈及公司愿景,“我们的梦想是做中国的3M。”潘周这样表示。(文/深海 审核/王顺)
来源:36氪安徽